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河南教育】许昌学院:转型发展步入深水区

作者:高杨 韩家清 崔越 钟伟平来源:《河南教育》2014年第7期 编辑:钟伟平 访问次数:发布时间:2014-07-23

《河南教育》杂志2014年第7期发表《许昌学院:转型发展步入深水区》综述长文,介绍我校转型发展成果,全文如下:
□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徐济超在许昌学院调研时指出:“许昌市产业基础优势明显,许昌学院基础很好,转型发展的实践很有成效,省市要共同努力,把许昌学院办成品牌示范性的应用技术大学。”
□纵观许昌学院的转型发展之路,深化转型发展对学校来说既是理性抉择,也是现实要求。
□坚定不移地融入地方办学,推进政产学研合作,是许昌学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培养本科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路径
许昌学院:转型发展步入深水区
本刊记者 高杨 韩家清 特约记者 崔越 钟伟平
7月,进入暑期的许昌学院,已经不见了往日学子紧张与忙碌的身影,校园里平添了几分安静。可对许昌学院的教职员工来说,却没有时间享受这份安静,他们比平日更加繁忙。
因为,在这安静的背后,一场振奋人心的思想大讨论和观念大碰撞正在该院学术报告厅激烈上演。
“要学明白,知道为什么转,怎么转;要想明白,结合单位实际来转;要说明白,要搞好宣传工作,发动全校师生投入转型发展;要做明白,脚踏实地扑下身子干,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地干,严于律己风清气正去干。”
“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我们必须与研究型大学、与高职高专院校区别开来,找准我们的位置。”
“要坚持地方性、应用型、服务性的办学定位,坚定不移地深化政产学研合作,融入地方办学,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通过五至十年的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先进技术转移基地和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联合体,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
78日召开的许昌学院转型发展推进会上,一句句激动人心的话语,既有理念,也有思路;既有顶层设计,也有具体措施;既是号召,也是要求;既指明了广大师生的奋斗目标,也道出了所有许昌学院人的心声和期盼。
为什么转——顺应国家教育改革和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与同类院校一样,许昌学院也曾经有过“向上看望尘莫及,落地心有不甘”的困惑,前面是老牌本科院校的遥遥领先,后面是高职教育的有声有色,新建本科院校究竟路在何方?
作为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许昌学院近年服在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不断“试水”,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立足地方办学的新路,专业结构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2012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高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标志着学校初步实现了从专科向本科、从师范教育向多科办学的转变。
然而,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今后该如何发展?对许昌学院来说,这是一道必须回答的命题。
就是在这个时候,教育部把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纳入了国家教育改革的战略,积极引导和支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许昌学院领导班子敏锐地认识到,学校的发展需求与教育部、教育厅关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要求不谋而合。
为什么要转型发展?要想找个这个问题的字面答案,在百度上搜索即可,并不难;难的是如何结合学校的实际,找到符合自身发展情况的答案。学校的决策者弄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不难,只要你肯下功夫、主动寻找;难的是让广大师生一致从心底里认同这个答案。
令人欣慰的是,许昌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一些观念已经“悄然”深入人心:如立足地方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等,在全校上下已经被广泛认可……不管是学校的顶层设计,还是一线教师的思想转变,都转型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过无数次的调研、讨论、争辩,许昌学院领导班子一致认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要求,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深化转型发展对许昌学院来说既是理性抉择,也是现实要求。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认识不统一、不到位,就不能实现转型发展。领导班子的认识统一了,如何让全体教职员工从内在认同这个理念,是个大问题。这也是召开此次转型发展推进会和此前举办暑期干部培训班的目的之一。
也正是在此次转型发展推进会上,与会代表讨论并通过了《许昌学院关于进一步深化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这是在学校党委、行政的统一谋划部署下,相关部门和师生代表广泛参与、几经讨论的结果,标志着许昌学院教职员工关于转型发展的认识达到了空前的一致,一场“深海试水”的转型实践即将如火如荼地展开。
“深化转型发展,全力以赴努力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是今后几年学校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我们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评估之后,检验学校提速发展、实施‘二次转型’整体工作成败的试金石。”许昌学院党委书记王清义在转型发展推进会上说。
往哪里转和转什么——坚定不移地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
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重要使命。作为许昌市唯一的本科院校,许昌学院理应在区域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生力军作用。
面对许昌及其周边地区的产业布局、特色产业以及产业发展规划,许昌学院必须着眼于区域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升应用型教育质量,使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需要相适应,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协调。
在这一点上,许昌学院人的认识是高度一致的,关键是如何做的问题,如何找准路径的问题。
“借鉴欧洲应用技术大学的成功经验,教育部关于地方院校转型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向应用技术大学转。”陈建国在转型发展推进会上说。
什么是应用技术大学?《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很明确地提出,应用技术大学就是直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举办本科职业教育为重点,融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大学。
应用技术大学重在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地方实际,许昌学院把应用技术大学的主要特征理解为“五个对接”:学校办学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接,专业设置对地方主导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科学研究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对接。
“所以,在‘转什么’的问题上,结合我们的实际,就是要围绕‘应用’两个字下功夫。”陈建国说。
第一,办学定位要更加突出地方性和应用型。这是地方性院校办学的内在要求,也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最基本的要求。比如,学科专业必须契合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人才培养必须适应地方企业的人才需求,科研成果必须符合企业科技创新的需要。
第二,办学思想要更加突出开放办学。“要打通学校和社会的联系,用活、用足、用好各方面的力量,包括政府的、企业的、社会的、校友的、国际的等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能为我们所用的就拿来用。”陈建国说。
在这一方面,学校要与高水平企业合作,引入先进实训技术装备,共建实践教学场所,提供师资培训平台;整合区域内职业教育资源,引入职业教育元素;打造网络教学平台,引进网络教学资源;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引入国外教学理念、原版教材、高水平师资等等,都是非常必要的途径。
第三,人才培养要更加突出培养应用技术人才。作为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上不能一味地求高,而要以区域建设、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运用知识解决生产管理一线技术问题的“现场工程师”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把理论转换为技术、把技术转换为产品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
第四,科技创新上更加突出应用技术研究。根据学校规划,每个具有应用性的专业每年至少有一个横向课题或科技服务与研发项目。鼓励各二级学院与企业共建技术研发平台,加强应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移。鼓励广大科研人员和师生通过技术入股、技术有偿转让、咨询服务等方式,实现科研成果转移转化。
第五,师资队伍更加突出“双能素质”和“双师结构”。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和应用技术开发,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应用型师资队伍,需要打造一支“双能素质”和“双师结构”教师队伍。
“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建成一支熟悉企业行业需求、实践教学能力较强、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和实践教学队伍。理工类专业及应用文科类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在70%以上,其他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不低于20%。”陈建国介绍说。
怎么转——突出“建设、改革、创新”,坚持“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
一旦确定了“为什么转?”“往哪里转和转什么?”,就为接下来的“怎么转?”开启了快速通道。
自许昌学院被确定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试点单位以来,学校厚积薄发、谋定后动的优势一下子发挥出来,思路更清晰了,步子迈得更大了。学校与许昌市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30多家地方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启动实施了校地人才共建“双百工程”。
“政府指导、行业引导、企业参与、社会联动”的政产学研合作办学机制初步建立;各二级学院也纷纷行动起来,积极主动地思考自身谋求转型策略,与多家企业在共建行业学院、开展协同创新等方面达成了合作意向……
王清义认为:“纵观许昌学院的转型发展之路,深化转型发展对学校来说既是理性抉择,也是现实要求。专业要围绕地方需求调整,人才要与地方企业合作培养,科研要根据地方需要来做,多策并举,重点出击,许昌学院在战略转型方面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一是指打造契合地方需要的特色专业群。紧紧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将资源向机电信息类、土建园林类、生化材料类、文化艺术类、管理类、教育类等专业聚集,着力打造特色专业群。
学校的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结构契合度日益提高,初步形成了“理工为主、多科协调,紧贴地方、特色凸显”的专业发展格局,一批具有明显区域产业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专业群已经形成。
二是指锤炼高素质“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在人才引进上,不仅重视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更加倾向于优先引进具有企业工程背景或企业管理背景的人才。许继集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奎甫、陶瓷艺术大师冀德强、高级美术师张宏伟等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相继加盟学校。
在教师培养上,学校与许昌市政府、地方大型企业合作,实施了人才队伍建设“双百工程”,计划用五年时间从学校选派百名优秀管理干部和科技人才到地方和企业挂职,引进百名企业行业专家到学校兼职。
2013年,首批20名外派挂职人员和27名外聘兼职专家已经到岗就任。许昌学院将以“双百工程”为抓手,把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并有计划地引进优秀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全力推进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
三是指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行业学院新模式。为了贴近企业和行业的人才需求,学校先后与许继集团、双汇集团、河南省旅游局、许昌市公路局、许昌钧瓷研究所等单位和企业合作,联合举办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旅游管理、土木工程、艺术设计(陶瓷艺术方向)等专业。
2013年,学校与中国发制品行业协会和世界发制品行业龙头企业——瑞贝卡集团联合成立了省内同类院校第一家行业学院——瑞贝卡学院。目前,学校还在积极筹建电梯学院、汽车学院、路桥学院等行业学院,以行业学院建设引领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四是构建资源共享的校企协同创新平台。纳米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新型盐产品研发中心、建设工程低碳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先进装备制造技术研发中心、三维设计与先进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绿色化学技术开发中心等一批和区域重点企业联合举办的协同创新平台搭建起来了,与企业合作共建的风电实验室、生物医药实验室等联合实验室投入运行了,与企业的联合科技攻关正有条不紊地推进。
“学校将以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为抓手,以产学研合作为前沿阵地,着力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开发,努力打造融先进技术研究、积累、推广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基地。”王清义说。
五是积极构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许昌学院以校企合作教育为抓手,深入推进专业与行业、学业与职业对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形成了“校企(行业)互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模式。支持鼓励二级学院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从企业引进或合作共建“设计室”“研发室”“技术推广室”等实践性创新平台,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同时,学校还积极实行“双证书”制度,鼓励学生考取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在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中,学校积极推广专业课程运用真实任务课题教学(“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努力实现真实任务课题教学在专业课程中100%全覆盖。
在实践教学平台构建方面,学校鼓励二级学院或专业群与企业共建实训实习基地,要求每个专业至少建成3个以上实习实训基地,确保固定实习岗位不低于需求的60%。强化校内应用型产业型实践场所建设,校内实训室、实验室面向学生全面开放,为学生实践锻炼、创新创意、创业就业提供平台。
在转型发展推进会上,据王清义介绍,投资1亿元的工程实验中心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已经开工建设,集实习实训、产品研发、技术推广、项目孵化于一体的学生实践锻炼和创新创业平台指日可待。
《许昌学院关于进一步深化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坚定不移地融入地方办学,推进政产学研合作,是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培养本科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路径。转型发展要突出“建设、改革、创新”这一转型发展总体要求,坚持“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
更为重要的是,该实施意见绘就了学校转型发展的宏伟蓝图:通过五至十年的努力,构建起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任务,与区域重点产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区域文化高度融合,具有明显优势和鲜明特色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把学校建设成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先进技术转移基地和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联合体,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2014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徐济超莅临许昌学院就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进行专题调研,他专门指出:“许昌市产业基础优势明显,许昌学院基础很好,转型发展的实践很有成效,省市要共同努力,把许昌学院办成品牌示范性的应用技术大学。”
近日,来自广西、山西、吉林、江苏及省内十多所兄弟高校不断前来许昌学院考察取经。其中,吉林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调研组由吉林省政协副主席、吉林省教育厅厅长张伯军亲自带队。在调研座谈会上,陪同调研的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尹洪斌这样评价学校的转型发展:许昌学院是在办学基础良好和学校发展态势良好的情况下,领导班子居安思危,自觉主动地提出来要转型发展;转型发展起步虽晚,但发展快,成效明显,关键在于学校领导班子对转型发展具有很高的积极性
我们相信,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型发展实践探索正在许昌学院上演,许昌学院人正以“舍我其谁的追求、克难攻坚的胆略、勇往直前的勇气、立说立行的精神、勤勉务实的作风”投入转型发展的各项工作中来,投入学校跨越发展的新征程中来。
 
 
 

许昌学院地址:中国·河南·许昌市八一路88号 邮编:461000 电话:0374-2968866 招生致电:0374-2968818

许昌学院信息化管理中心 制作 意见与建议请发邮件到 wlzx@xcu.edu.cn      豫ICP备08001014号 豫ICP备08001014号

豫公网安备 41100202000119号 豫公网安备 411002020001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