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河南日报客户端、大河网】许昌学院:二十年用心做好微纳“表面”文章

    作者:王明华  来源: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编辑:孙旭涛 浏览量: 日期:2025-11-01

    一滴水珠在荷叶上轻盈滚动,这是因为其微纳米尺度的表面结构拥有神奇的超疏水和自洁能力;一块普通的手机屏幕,因为表面一层薄薄的纳米疏油层,使我们获得了丝滑触感;一块坚硬的金刚石,除了能打磨成璀璨的钻石,更能通过表面“微观焊接”与铜等金属完美结合,成为超强导热材料,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芯片……看似微不足道的“表面”绝不“肤浅”,而是蕴藏着决定物质性能的关键。

    许昌学院表面微纳米材料研究所用二十年时间下足“表面”功夫,研发了更安全的电池、更高效环保的能量转换材料与器件、疾病精准探测针、自清洁污水处理材料,连千年钧瓷都因表面技术焕发新彩……不断践行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高校担当。

    2005年11月,许昌学院成立了表面微纳米材料研究所,深刻把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以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为己任,前瞻性地布局前沿交叉学科建设。二十年来,纳米所以“聚焦纳米科技、赋能产业发展、培养创新人才”为使命,在实验室平台建设、人才团队培育、科研成果转化三大领域持续深耕,从初创时的蹒跚起步到如今的硕果盈枝,从基础研究的默默耕耘到应用场景的广泛落地,书写了高校科研机构扎根地方、勇攀高峰的奋进篇章。

    纳米所现建设有河南省微纳米能量储存与转换材料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微纳米能源材料与器件工程实验室、河南省纳米能源与催化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纳米功能材料及应用协同创新中心、陶瓷制品有害物质分析与评估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等省级教科研平台14个,形成了微纳米能量转换材料与器件、微纳米储能材料与离子电池、纳米催化材料与应用、表面复合材料与技术等四个特色研究方向,在学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区域经济服务中发挥着头雁作用。

    科研的核心是人才,发展的关键在团队。初创时期,纳米所仅有3名核心科研人员,如今已构建起一支结构合理、活力充沛、攻坚能力强的人才梯队——专任教师86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2人,博士76人,博士/硕士生导师30人,涵盖纳米材料、化学、新能源、环境、生物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2人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原学者、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青年)、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省级以上称号30多人次,拥有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2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河南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河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1个,形成了“领军人才引领、青年骨干攻坚、青年教师成长”的人才格局。

    如今,这支团队已成为纳米所科研创新的核心力量: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余项,在JACS, Adv. Mater., Energy Environ. Sci., ACS Nano, Nano Today, Adv. Funct. Mater., Chem. Soc. Rev.等期刊发表SCI学术论文900余篇(SCI、EI收录),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0余件,多项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起草国家纳米标准3部,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河南省专利奖二等奖1项。团队成员之间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在光电/热电微纳米薄膜及材料原位制备、纳米酶催化材料与RONS调控、纳米陶瓷(钧瓷)釉料及制品等方向上持续突破,形成了“团队协作、多点开花”的科研攻坚模式。

    二十年来,纳米所始终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地方产业发展”,将科研创新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推动纳米科技从实验室走向生产一线,为多个行业注入新动能,让高校科研平台真正成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创新引擎”。在新能源领域,纳米所研发的高性能离子电池及薄膜太阳能电池,有效提升了储能与光电转换效率;在环境治理领域,研发的光催化材料,可高效降解污染物与清洁工业循环水;在生物医用领域,研发的新型纳米酶、荧光探针等,在抑郁症、糖尿病、帕金森、肺纤维化等重大疾病治疗上实现突破;在文化传承领域,通过在釉料里添加或表面构建纳米材料,实现了钧瓷烧制从“开盲盒”到“可控化”,大大提升了成品率和艺术价值,相关技术已在神垕镇多家钧瓷企业推广应用,推动非遗传统工艺创新发展。

    此外,纳米所还积极推动纳米科技走进民生领域,研发的纳米抗菌材料、纳米防护涂层等产品,已应用于服装、建材、医疗器械等日常用品中,让纳米科技真正惠及百姓生活,累计实现技术成果转化20余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5亿元,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表面蕴乾坤,纳微见宇宙。”正如纳米所门前的对联所书,许昌学院人正在神奇的微观领域里,不断奋进探索、砥砺前行。

    新闻链接:https://m.topnews.cn/hnrbnews/145AD6E241B04576

          https://5g.dahe.cn/edu/202510312014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