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院听课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新闻

【许院听课录】之十二:“意外表演课”的意外收获

作者:钟伟平 朱琳、于杜飞等来源: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编辑:钟伟平 访问次数:发布时间:2019-05-10

【编者按】近年来,我校筑牢教学中心地位,聚焦内涵,深化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峥嵘初显。学校相继启动了“应用型课程建设计划”“课堂教学改革计划”等,立项建设了一批应用型课程,翻转课堂、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在教学中得以推广,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新的教学方式得到普遍认同。不少教师已经投身到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更多的活力。为此,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特开设《许院听课录》专题,通过深入走访深受学生喜爱、充满创新力的课堂,从微观层面挖掘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个案”,以供借鉴。《许院听课录》也是本学期学校通识类写作课《校园题材新闻写作》的“实题”项目,所有篇目由教师指导、学生采写,从某种意义上,这也是教学成果的一种展示。

 

 

周五上午,B4-508教室里,笑声与掌声接连不断,教室里三位同学正在讲台上以表演的形式向大家讲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同学们分别扮演家长、老师和“熊孩子”。只见家长和老师在谈话,“熊孩子”则不老实地在旁边动来动去,时不时还蹦出些小段子。“相比起传统的知识讲授,这样的课堂更生动、更直观,大家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不少。” 2016级应用心理学康家琪同学说。

心理学专业课“意外”上成了表演课

康家琪提到的更生动的课就是教育科学学院刘畅老师主讲的《变态心理学》。“这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学科,目的是让同学们掌握精神障碍的种类症状,并在实践中学会评估和诊断,将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做出区分。”刘畅老师说,“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把这样一门理论课上得有意思,让大家感兴趣。”

带着这样的思考,刘畅老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打破了以往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传统模式,更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课堂进行了“翻转”:同学们三人为一个小组,每组抽签选择要演绎的障碍类型,随后制作PPT进行汇报展示,最后由老师组织同学们讨论、点评。

就这样,一门心理学的专业课竟“意外”上成了表演课。同学们针对障碍类型大开脑洞,自编、自导、自演,将课本上涉及的知识点变成了鲜活的“素材”。课堂的气氛变了,同学们开始习惯在课前做大量的预习和准备,学习的主动性更强了。小组可以在课堂上现场表演,也可以课下拍摄录制好后在课堂上播放。有的小组表演涉及的场景转换较多,老师鼓励同学们制作成视频短片。王郑雅同学说:“提前录制让我们的案例呈现更细腻,另外,视频可以保存下来,也是我们的一份回忆。”

一个学期下来,刘畅老师的课“人气”不减,这门课还被大家私下称为许院版“演员的诞生”。

学生做足了“课前”功课

表演结束后,是PPT演示环节,每组需将障碍类型的概念、症状、诊断标准、治疗方法、相关研究等信息梳理后为大家作讲解。

为了完成展示,小组成员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有一段时间我成了图书馆的常客,只要有时间就泡在图书馆查找资料。”康家琪说。

“把障碍类型演出来对学生的要求很高,首先他们要把这个知识点吃透了,深刻掌握,才能在此基础上运用、创新。课下要查找资料、讨论整理、编写剧本、彩排等过程,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更会使同学们的团结协作、沟通交流等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升。”刘畅认为。表演、演示结束后,刘畅组织大家讨论表演过程中的问题,成为将理论学习推向深入的环节。“刘畅老师的课有解惑有互动,有总结有反思,有学习有实践,同学们在互相督促中进步,学习热情很高。”芦东阁同学说。

“我从没有刻意强调课堂纪律,我希望他们能够找到课堂的乐趣,自觉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刘畅老师说。

老师要扮演“更高级”的角色

“翻转”的课堂,不仅对学生是不小的考验,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刘畅坦言,过去在课堂上讲的知识点,现在学生们通过课堂外预习已基本掌握,老师只能扮演更“高级”的角色。刘畅给自己的定位是“解惑者”“引导者”。展示结束后,她对每组的优缺点进行全面细致的点评,并组织学生围绕主题开展讨论,针对大家的疑问进行补充和扩展,将案例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二次梳理并延伸,让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真正“消化”。

通过表现型的课堂形式,《变态心理学》的课堂真正实现了“活起来”的目标。同学们针对课本的知识也不再停留在以往的平面印象中,而是呈现出一种立体的思维印象。他们看到问题行为时就能立刻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甚至连相关的处理方式也一并从头脑中浮现出来。对此,刘老师说:“学生们学好学踏实学到位,不仅走进了书本也走进现实生活,我的课堂也在学生们的参与下成长为一个逐渐成熟的课堂模式,我为此感到非常的欣慰。”

期间,教育科学学院安排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在许昌建安医院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业见习,在科室医生的指导下,同学们每天要做查房、观察患者状态、了解患者病例等工作。王郑雅说,“与课堂上老师讲述的症状表现相比,看到临床上患者的真实状态的冲击力更大,这一周的见习让我对抑郁症、躁狂症、双相人格障碍等这些症状有了更加全面形象的了解。”见习结束,回到课堂,刘畅让每个人结合自己一周的所见所闻做总结,同学们将自己接触到的案例整合并在班里进行了交流分享,从实践回归课堂,大家对理论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每节课大家都兴致满满,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小组会以怎样新奇独特的方式呈现自己的作品,这是一门我不想下课的课。”学生叶蓓这样评价。(本文系许昌学院通识类写作课《校园题材新闻写作》成果。指导老师/钟伟平;学生者/朱琳、于杜飞、王长健、孙婉晴、曹轶雯、席晓飞)

 

许昌学院地址:中国·河南·许昌市八一路88号 邮编:461000 电话:0374-2968866 招生致电:0374-2968818

许昌学院信息化管理中心 制作 意见与建议请发邮件到 wlzx@xcu.edu.cn      豫ICP备08001014号 豫ICP备08001014号

豫公网安备 41100202000119号 豫公网安备 411002020001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