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通告

通知通告

    通知通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通告 > 正文

    关于举办许昌学院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通知

    作者:  来源: 编辑:邱润泽 浏览量: 日期:2025-10-30

    各学院(社区):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心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引导和激励我校学生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深入的社会观察,不断增强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发现和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潜力的优秀人才,选拔和培育一批优秀的创业计划项目,推动我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经研究决定,举办许昌学院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本次竞赛由校团委、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招生就业处共同主办,为确保比赛有序推进,成立竞赛组织委员会。组委会由相关校领导、主办部门负责人、各学院(社区)党委副书记组成。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校团委。

    二、参赛资格

    凡正式注册的许昌学院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均可报名参赛。

    三、赛事类别

    根据《“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章程》(见附件1)内容,“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聚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下设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文化创意和区域合作五大组别;如有其它专项赛事另行通知。

    1.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在量子技术、元宇宙、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军民融合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2.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林牧渔、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3.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围绕绿色低碳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绿色低碳产业、绿色消费、环境治理、可持续资源开发、生态环保、清洁能源应用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4.文化创意和区域交流合作:突出共融、共享,紧密围绕“一带一路”和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等区域合作,或在工业设计、动漫广告、体育竞技和国际文化传播、对外交流培训、对外经贸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5.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在政务服务、消费生活、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金融与财经法务、教育培训、交通物流、人力资源、城乡融合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四、参赛形式

    竞赛须以项目团队形式参赛。每个团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15人,每个项目指导教师原则上不超过5人。以学院(社区)为单位统一进行申报,每个项目只能在1个单位申报,如有雷同视为作弊,取消参赛资格。

    鼓励跨学院跨专业组队。对于跨院组队的项目,视同共同参与项目,竞赛组委会以团队负责人所在学院(书院)为申报单位;各团队成员须事先协商明确项目申报单位、成员顺序、指导老师顺序。原则上,进入决赛阶段项目只可进行人员删减,不可进行人员顺序调整及人员添加。

    参赛项目涉及知识产权的,在报名时须提交具有法律效力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所有人的书面授权许可、项目鉴定证书、专利证书等。

    对于已工商注册的项目,在报名时可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含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营业执照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股权结构等材料)。已工商注册项目的负责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企业法人代表在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参赛项目可提供项目实践成效、预期成效等其他相关材料(包括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带动就业情况等)。

    五、实施步骤

    1.宣传动员(2025年11月)

    各学院(社区)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召开宣传动员会议,向同学们介绍竞赛章程和经验,支持学生组建团队。

    2.院级初赛(2025年11月至12月)

    由各学院(社区)具体负责组织院级初赛,包括选题论证、中期指导和初赛评审工作。各院组建竞赛组织委员会对提交的作品申报表和项目介绍材料PPT等进行书面指导、评审,并组织进行现场问辩,最终遴选出优秀作品参加校级决赛。各学院(社区)须于2025年11月底将院级初赛征集项目报校团委备案。校团委于12月中旬前,组织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对征集项目进行集中指导。各学院(社区)于12月底前完成院级初赛,并将初赛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推荐校赛项目材料报校团委(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3.校级决赛(2026年3月)

    校级决赛由校团委负责组织,本届校级赛事分为书面评审和现场评审两个环节。书面评审以《参赛项目申报表》和支撑材料等作为主要评审依据,由评委进行评议,决定是否推荐进入终审决赛环节。现场终审决赛环节以汇报展示和答辩方式进行(具体时间、安排,另行通知)。

    六、评审要点

    突出实践导向,在考察项目商业价值的基础上,同时注重考察学生了解社会现状、关注社会民生问题、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包括项目的社会价值、实践过程、创新意义、发展前景等方面。

    七、奖项设置

    竞赛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由校级决赛统一评定。

    八、具体要求

    1.提高站位,高度重视。各学院(社区)要提升政治站位,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任务,将其作为引导广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提升社会化能力的重要载体,激励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关注社会民生,切实增强竞赛实效。

    2.大力宣传,广泛动员。各学院(社区)要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宣传渠道,广泛宣传竞赛对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意义,吸引更多学生积极参与。要加强优质资源供给,支持学生团队组建和项目培育,助力学生成长发展,营造关心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3.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各学院(社区)应成立院级竞赛工作组,统筹协调赛事安排,积极选聘专业指导教师开展帮助学生开展项目指导。要按照赛事安排精心组织院赛选拔和校赛项目推荐工作,保障竞赛有序推进。

    联系人:邱润泽 电话:2968590

    竞赛官方邮箱:xcxytw@126.com

    教务处 科研处 学生处 招生就业处 校团委

    2025年10月30日